上海文创动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文创动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文创动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企业资讯 / 营地教育大行其道,未来又该走向何方

字号:   

营地教育大行其道,未来又该走向何方

浏览次数:1496日期:2021-04-01

 暑假临近,家长更加关注怎样合理安排子女在假期的“教育计划”,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以及家长对孩子综合能力提升和心智成长的日渐重视,除了传统的夏令营外,将旅游、学习、生活体验整合在一起,满足复合式需求的“营地教育”模式开始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入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教育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什么是营地教育?


      
  美国营地协会将营地教育定义为“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并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通过领导力培训以及自然环境的熏陶,帮助每位营员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方面的成长。”
营地教育在国外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提升青少年的自信自尊、独立性、领导力、交友技巧、社交融洽度、冒险与探索精神、环境意识、自我价值感和决策能力、精神信仰,以及建立同伴关系有着显著作用,在部分国家已经被正式纳入常规教育体系。

“营地教育”在国内的窘境

 

  当前中国的教育,过多关注间接知识的学习,忽视学习过程中的直接体验,缺乏真实的、体验式的、实践式的教学,营地教育是对传统课堂有效的补充和延伸,但很多国内营地教育并没有走出学校教育的束缚,只是将课堂由学校搬到了营地。
营地教育的初衷是学生通过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达成一定目标,完成自我认知,收获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成长。但目前国内很多营地教育并没有系统、科学的教育课程,营地整体状况良莠不齐,无法保证学生在真实的体验和活动中有所收获,更别说能否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中国营地教育迎来政策利好

 

  我国的营地教育起步较晚,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研学旅行将纳入中小学生教育教学计划”,标志着研学旅行、营地教育在中小学生成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研学旅行、营地教育将成为解决国内青少年成长及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
《意见》指出,各基地要将研学旅行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突出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

营地教育应当走向何方

 

  相比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营地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模式,从教育意义上看,营地教育以教育学和发展心理学等跨学科理论与实践为依据,以团队生活为形式,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但因环境和市场的差异,营地教育模式与国内市场并不是那么兼容,营地教育要想在国内走向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营地教育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简单地照搬课堂。
  营地教育需要赋予更多的教育内涵,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科学技术普及、文艺体育培养、劳动技能锻炼、习惯养成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应该更注重青少年学习方法的引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学会包容的人格,不断尝试、感受书本里所欠缺的体验,提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法实现的价值。对营地而言,则应着眼长远发展,强化师资力量,科学配置教育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从营地教育中更深刻地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
2.营地教育必须坚持“内容为王”。
  主题选择和线路安排应该与教育教学目标紧密融合,把培育创新精神放在首位,全面加强学生的综合运用、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课本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会贯通。营地需要站在教育层面把课本活动化、活动教育化,尤其是课程研发人员需要涉及不同领域的专家和任课教师参与其中,真正从教育的视角出发,打造出符合青少年核心素养发展和学校、家长需要的体验式教育课程。
3.实践基地大有可为。
  在国内,实践基地实际上就具有营地的特点,发展潜力巨大。营地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课程,实践基地不仅作为后勤保障基地,在深化课程体系方面同样发挥着积极作用,涵盖户外探险、自然探索、体育运动、艺术体验、科学技术、历史文化、军事主题等众多主题。基地应发挥自身优势,凸显基地特色,充分利用基地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先验性地了解地方文化,收获浸入式的学习体验。


所属类别:企业资讯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